1997年 第3期
摘要:
主要研究真空条件下的自持放电电弧(空心阴极真空电弧)作为新型热源用于熔化焊及钎焊的工艺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热源用于熔焊时,电弧挺度大,穿透能力强,焊缝正反面成形好,接头强度及塑性指标均优于常规焊接方法。而将其作为局部加热热源用于真空钎焊时,又具有电弧柔性大、升温速度快、参数可控性好、焊缝成形好等优点。同时由于接头在高温停留时间短,焊缝组织中不易产生有害的金属间化合物及晶粒长大现象。空心阴极真空电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焊接热源。
主要研究真空条件下的自持放电电弧(空心阴极真空电弧)作为新型热源用于熔化焊及钎焊的工艺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热源用于熔焊时,电弧挺度大,穿透能力强,焊缝正反面成形好,接头强度及塑性指标均优于常规焊接方法。而将其作为局部加热热源用于真空钎焊时,又具有电弧柔性大、升温速度快、参数可控性好、焊缝成形好等优点。同时由于接头在高温停留时间短,焊缝组织中不易产生有害的金属间化合物及晶粒长大现象。空心阴极真空电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焊接热源。
摘要:
镍基钎料的钎缝脆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就镍基非晶态钎料、钎焊接头间隙、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钎焊后的热处理等对钎缝脆性的影响进行较详细的论述。
镍基钎料的钎缝脆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就镍基非晶态钎料、钎焊接头间隙、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钎焊后的热处理等对钎缝脆性的影响进行较详细的论述。
摘要:
对含镍3.5%低温钢手工电焊条配方中稀土钇与硼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证明:钇具有明显的脱氧效果,微量硼的加入可以进一步细化晶粒并起到净化焊缝的综合作用,对低温韧性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对含镍3.5%低温钢手工电焊条配方中稀土钇与硼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证明:钇具有明显的脱氧效果,微量硼的加入可以进一步细化晶粒并起到净化焊缝的综合作用,对低温韧性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摘要:
利用Gleeble-1500焊接热模拟试验机,在固定的加热速度(150℃/s),峰值温度(1050℃)及峰值温度保持时间(7s)条件下,研究了800~500℃冷却时间(t8/5)对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t8/5=9~15s时,高碳马氏体占基体组织的95%以上,σb与αK值显著下降,当t8/5=20~30s时,马氏体与屈氏体共存,随屈氏体量的增加,σb及αK值上升;当t8/5=40s时,马氏体消除,屈氏体占基体组织的97%,其σb=629MPa;δ=4.5%;αK=28.5J/cm2,进一步提高t8/5到100~200s,出现一些索氏体及铁素体,σb及αK稍有下降。
利用Gleeble-1500焊接热模拟试验机,在固定的加热速度(150℃/s),峰值温度(1050℃)及峰值温度保持时间(7s)条件下,研究了800~500℃冷却时间(t8/5)对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t8/5=9~15s时,高碳马氏体占基体组织的95%以上,σb与αK值显著下降,当t8/5=20~30s时,马氏体与屈氏体共存,随屈氏体量的增加,σb及αK值上升;当t8/5=40s时,马氏体消除,屈氏体占基体组织的97%,其σb=629MPa;δ=4.5%;αK=28.5J/cm2,进一步提高t8/5到100~200s,出现一些索氏体及铁素体,σb及αK稍有下降。
摘要:
试验研究了经锤击的16Mn钢对焊接头的带存活率的疲劳寿命估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当量应力水平下,16Mn钢经锤击的对焊接头的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文中给出了以当量应力幅表示的疲劳寿命表达式,以及带存活率的寿命表达式,并进一步给出了估算带存活率的变幅疲劳寿命的方法和估算结果,通过变幅疲劳寿命试验结果验证,表明本文的估算结果和估算方法是精确的。可以作为一种焊接件的疲劳可靠性评估的新方法。
试验研究了经锤击的16Mn钢对焊接头的带存活率的疲劳寿命估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当量应力水平下,16Mn钢经锤击的对焊接头的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文中给出了以当量应力幅表示的疲劳寿命表达式,以及带存活率的寿命表达式,并进一步给出了估算带存活率的变幅疲劳寿命的方法和估算结果,通过变幅疲劳寿命试验结果验证,表明本文的估算结果和估算方法是精确的。可以作为一种焊接件的疲劳可靠性评估的新方法。
摘要:
对脉冲TIG焊工艺中焊接电流-正面熔宽动态过程提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并研究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直接对过程建模的控制仿真,从而回避了经典方法对过程建模与控制的困难。将上述方法用于实际脉冲TIG焊过程控制,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案有效。
对脉冲TIG焊工艺中焊接电流-正面熔宽动态过程提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并研究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直接对过程建模的控制仿真,从而回避了经典方法对过程建模与控制的困难。将上述方法用于实际脉冲TIG焊过程控制,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案有效。
摘要:
提出了基于输出电流瞬态信息处理的逆变器脉宽调制方法(即本脉冲PWM控制),可在整个电弧负载变化范围内实现焊接电流的无超调快速控制,既满足了各种焊接工艺要求,又保证了逆变器的运行可靠性。本文阐述了其反馈控制基本原理及系统静、动态性能的数学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
提出了基于输出电流瞬态信息处理的逆变器脉宽调制方法(即本脉冲PWM控制),可在整个电弧负载变化范围内实现焊接电流的无超调快速控制,既满足了各种焊接工艺要求,又保证了逆变器的运行可靠性。本文阐述了其反馈控制基本原理及系统静、动态性能的数学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
摘要:
介绍了带极电渣堆焊的原理。分析了各种工艺因素对超低碳20-10型不锈钢带极电渣堆焊焊缝成形和母材稀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焊接电流、电压、堆焊速度、带极伸出长度、焊剂层厚度、磁场控制参数、搭边量及母材试板倾角等工艺因素对焊缝成形和母材稀释率均有影响。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电压的升高、堆焊速度的减小、磁场的减弱以及母材试板倾角的减小,母材稀释率逐渐减小。试验结果还表明,合适的带极伸出长度、焊剂层厚度和搭边量,是保证焊缝成形和堆焊层质量的必要条件。针对各种工艺因素的影响,提出了最佳堆焊工艺规范参数。
介绍了带极电渣堆焊的原理。分析了各种工艺因素对超低碳20-10型不锈钢带极电渣堆焊焊缝成形和母材稀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焊接电流、电压、堆焊速度、带极伸出长度、焊剂层厚度、磁场控制参数、搭边量及母材试板倾角等工艺因素对焊缝成形和母材稀释率均有影响。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电压的升高、堆焊速度的减小、磁场的减弱以及母材试板倾角的减小,母材稀释率逐渐减小。试验结果还表明,合适的带极伸出长度、焊剂层厚度和搭边量,是保证焊缝成形和堆焊层质量的必要条件。针对各种工艺因素的影响,提出了最佳堆焊工艺规范参数。
摘要:
分析了金刚石复合片中金刚石颗粒与粘结剂Co-Si合金之间的连接行为。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颗粒周围有Si元素偏聚;金刚石颗粒与结合剂之间有新生化合物SiC存在;烧结时间是影响SiC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SiC的存在,使金刚石工具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分析了金刚石复合片中金刚石颗粒与粘结剂Co-Si合金之间的连接行为。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颗粒周围有Si元素偏聚;金刚石颗粒与结合剂之间有新生化合物SiC存在;烧结时间是影响SiC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SiC的存在,使金刚石工具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摘要:
熔炼型药粉是药芯焊丝药粉的一个新类型。研究表明,熔炼处理可提高药粉成分的均匀性,缩短药粉的熔化时间,降低药粉的吸湿性,减少药粉的发气量,降低药粉的氧化性和S、P含量,从而大大提高药芯焊丝的工艺和力学性能。
熔炼型药粉是药芯焊丝药粉的一个新类型。研究表明,熔炼处理可提高药粉成分的均匀性,缩短药粉的熔化时间,降低药粉的吸湿性,减少药粉的发气量,降低药粉的氧化性和S、P含量,从而大大提高药芯焊丝的工艺和力学性能。
摘要:
提出了机器人结构光视觉三点焊缝定位技术,使弧焊机器人可以适应批量生产中每次焊缝位置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数学描述,将焊缝定位问题转化为确定位姿变换矩阵。给出了三点焊缝定位法的求解过程,具有良好的理论可靠性。利用结构光视觉传感器获取焊缝位置信息,可以快速实现对焊缝的精确定位。
提出了机器人结构光视觉三点焊缝定位技术,使弧焊机器人可以适应批量生产中每次焊缝位置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数学描述,将焊缝定位问题转化为确定位姿变换矩阵。给出了三点焊缝定位法的求解过程,具有良好的理论可靠性。利用结构光视觉传感器获取焊缝位置信息,可以快速实现对焊缝的精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