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德福, 王希靖, 赵早龙, 徐秋苹.
轴肩辅助加热6082铝合金摩擦塞补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
. 焊接学报,
2022, 43(1): 36-41.
doi: 10.12073/j.hjxb.20210325002
|
[2] |
颜福裕, 李洋, 罗震, 赵玉津, 崔学团, 罗彤.
三层板6061铝合金点焊接头形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6, 37(4): 81-84.
|
[3] |
孙加民, 何静, 邓德安.
强制冷却对电渣焊接头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16, 37(1): 63-66.
|
[4] |
杨帅, 彭云, 张晓牧, 董华利, 田志凌.
热输入对C300接头温度场及焊缝胞晶组织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5, 36(10): 12-16.
|
[5] |
孙加民, 蔡建鹏, 叶延洪, 邓德安.
电渣焊接头温度场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15, 36(7): 93-96.
|
[6] |
黄治冶, 陈芙蓉.
机械喷丸对7A52铝合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改善的有限元模拟
. 焊接学报,
2014, 35(3): 35-40.
|
[7] |
王刚, 吴林志, 李鑫, 冯吉才.
TC4钛合金真空钎焊接头组织与高温性能
. 焊接学报,
2014, 35(6): 100-104.
|
[8] |
路浩, 邢立伟, 梁志敏.
铝合金活性MIG焊接电弧行为及微观组织分析
. 焊接学报,
2014, 35(11): 1-4.
|
[9] |
潘林, 邢丽, 刘奋成, 杨成刚.
FGH97高温合金TLP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 焊接学报,
2013, (4): 89-92.
|
[10] |
宋志华, 吴爱萍, 姚为, 邹贵生, 任家烈, 汪永阳.
光束偏移量对钛/铝异种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3, (1): 105-108.
|
[11] |
李晓红, 毛唯, 钟群鹏, 曹春晓, 熊华平.
DD3单晶合金TLP扩散焊接头组织及持久性能
. 焊接学报,
2012, (7): 1-4.
|
[12] |
李洪梅, 孙大千, 王文权, 宣兆志, 任振安.
奥氏体不锈钢丝激光焊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 焊接学报,
2009, (6): 71-74.
|
[13] |
翟秋亚, 杨金山, 徐峰, 徐锦锋.
急冷Cu-Sn合金的快速凝固焊接接头组织特征
. 焊接学报,
2009, (4): 49-52,56.
|
[14] |
张秉刚, 何景山, 曾如川, 冯吉才.
LF2铝合金与Q235钢加入中间Cu层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及形成机理
. 焊接学报,
2007, (6): 37-40.
|
[15] |
陈国庆, 张秉刚, 何景山, 冯吉才.
TiAl基合金电子束焊接头组织及转变规律
. 焊接学报,
2007, (5): 81-84.
|
[16] |
董志波, 魏艳红, 刘仁培, 董祖珏.
不锈钢焊接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04, (2): 9-14.
|
[17] |
王大勇, 冯吉才, 郭德伦, 栾国红, 郭和平, 孙成彬.
焊接速度对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04, (1): 71-73.
|
[18] |
苗玉刚, 刘黎明, 赵杰, 于德凯.
变形镁合金熔焊接头组织特征分析
. 焊接学报,
2003, (2): 63-66.
|
[19] |
付瑞东, 李亮玉, 郑炀曾.
高锰奥氏体超低温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 焊接学报,
2001, (3): 21-24.
|
[20] |
张华, 潘际銮.
基于二维焊接温度场检测的三维温度场计算机模拟
. 焊接学报,
1999, (4): 225-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