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田超博, 杨新岐, 李胜利, 唐文珅, 李会军.
CLAM钢搅拌摩擦焊接头高温蠕变行为
. 焊接学报,
2021, 42(2): 38-45.
doi: 10.12073/j.hjxb.20200811003
|
[2] |
王磊, 付强, 安金岚, 周松.
2A12-T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多区域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焊接学报,
2021, 42(2): 24-29.
doi: 10.12073/j.hjxb.20200724001
|
[3] |
范文学, 陈芙蓉.
基于响应面法7A52高强铝合金FSW接头抗拉强度预测及优化
. 焊接学报,
2021, 42(9): 55-60.
doi: 10.12073/j.hjxb.20210322001
|
[4] |
贺地求, 薛飞, 孙友庆.
C18150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 焊接学报,
2019, 40(11): 93-99.
doi: 10.12073/j.hjxb.2019400294
|
[5] |
李丰1,党鹏飞1,刘雪松2.
基于不旋转轴肩的铝镁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
. 焊接学报,
2018, 39(5): 55-58.
doi: 10.12073/j.hjxb.2018390122
|
[6] |
孙昭藩, 蔡东红, 杨旭东, 林正, 王松, 黄木春.
2219铝合金FSW/VPPA交叉焊缝气孔缺陷
. 焊接学报,
2016, 37(10): 121-124.
|
[7] |
牟取晗, 韩永全, 赵鹏, 董俊慧.
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焊应力场数值分析
. 焊接学报,
2015, 36(11): 97-100.
|
[8] |
周冠男, 沈以赴, 李博, 姚磊, 胡伟叶.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交叉点焊工艺
. 焊接学报,
2014, 35(5): 71-74.
|
[9] |
贺地求, 叶绍勇, 汪建.
20mm厚6063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S曲线控制
. 焊接学报,
2013, (12): 21-24.
|
[10] |
陈树君, 蒋凡, 张俊林, 黄宁, 张裕明.
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横焊焊缝成形规律分析
. 焊接学报,
2013, (4): 1-6.
|
[11] |
张志云, 陈茂爱, 武传松.
耐磨铝硅铜合金的双面搅拌摩擦焊
. 焊接学报,
2012, (5): 37-40.
|
[12] |
崔占全, 李达, 孙明辉, 郭宇星.
7075铝合金与H68黄铜的搅拌摩擦焊组织分析
. 焊接学报,
2011, (7): 91-94.
|
[13] |
秦国梁, 张坤, 张文斌, 武传松.
6013-T4铝合金薄板搅拌摩擦焊热输入对焊缝成形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0, (11): 5-8.
|
[14] |
刘鹏, 史清宇, 霍玉双, 张元彬, 李阳.
采用搅拌摩擦焊方法制备的非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
. 焊接学报,
2010, (11): 53-56.
|
[15] |
刚铁, 赵雪梅, 林三宝, 栾亦琳.
搅拌摩擦焊接头抗拉强度无损表征
. 焊接学报,
2009, (6): 1-4.
|
[16] |
邢丽, 李磊, 柯黎明.
低碳钢与紫铜搅拌摩擦焊接头显微组织分析
. 焊接学报,
2007, (2): 17-20.
|
[17] |
张田宏, 杜义, 张俊旭.
碳和氮元素对高强度奥氏体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07, (7): 81-84,88.
|
[18] |
傅志红, 贺地求, 周鹏展, 胡爱武.
7A5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的组织分析
. 焊接学报,
2006, (5): 65-68.
|
[19] |
李志宁, 都东, 王力, 刘宪力, 白景彬.
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换向过程的变阻尼现象
. 焊接学报,
2006, (11): 9-12.
|
[20] |
陈克选, 李鹤岐, 李春旭.
变极性等离子弧焊研究进展
. 焊接学报,
2004, (1): 124-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