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振邦,韩永全,杜茂华.
铝合金LB-VPPA复合焊接残余应力场预测
. 焊接学报,
2018, 39(4): 6-10,22.
doi: 10.12073/j.hjxb.2018390085
|
[2] |
张晓鸿,陈静青,陈辉.
基于复合热源模型的Al-Mg-Zn铝合金脉冲MIG焊接模拟
. 焊接学报,
2018, 39(1): 17-21.
doi: 10.12073/j.hjxb.2018390005
|
[3] |
胥国祥,潘海潮,王加友.
摇动电弧窄间隙GMAW焊温度场数值分析模型
. 焊接学报,
2017, 38(10): 55-60.
doi: 10.12073/j.hjxb.20151210001
|
[4] |
卫亮, 张乐乐, 王鹏.
高速列车框架焊接的双椭圆柱高斯分布热源模型
. 焊接学报,
2016, 37(12): 95-100.
|
[5] |
蹤雪梅, 吴斌, 张立平, 李稳.
基于阶梯模型的摆动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14, 35(11): 9-12.
|
[6] |
周广涛, 郭广磊, 方洪渊.
激光诱导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14, 35(7): 22-26.
|
[7] |
赵博, 武传松, 贾传宝, 袁新.
水深和流速对水下湿法焊接热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13, (8): 55-58.
|
[8] |
王能庆, 童彦刚, 邓德安.
热源形状参数对薄板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2, (12): 97-100.
|
[9] |
史春元, 顾国晨, 王洪潇, 金成, 王春生.
不锈钢车体非熔透激光搭接焊热源模型
. 焊接学报,
2011, (5): 85-88.
|
[10] |
杨建国, 陈绪辉, 张学秋.
高能束焊接数值模拟可变新型热源模型的建立
. 焊接学报,
2010, (2): 25-28.
|
[11] |
张增磊, 史清宇, 刘园, 鄢东洋.
焊接数值模拟材料新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焊接学报,
2009, (2): 45-48.
|
[12] |
盖登宇, 褚元召, 李庆芬, 李莉.
组合热源模型在焊接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 焊接学报,
2009, (5): 61-64,68.
|
[13] |
熊智军, 李永强, 赵熹华, 李民, 张伟华.
热压条件下激光深熔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07, (8): 41-44.
|
[14] |
刘望兰, 胡绳荪, 马立.
三维静态锥体热源穿孔等离子弧焊接熔池的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06, (6): 33-36.
|
[15] |
李红克, 史清宇, 赵海燕, 李亭.
热量自适应搅拌摩擦焊热源模型
. 焊接学报,
2006, (11): 81-85.
|
[16] |
姜幼卿, 辜磊, 刘建华.
厚板铝合金YAG-MIG复合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06, (6): 104-107.
|
[17] |
王西昌, 吴冰, 左从进, 刘方军.
电子束焊接数值模拟新型热源模型的初步探索
. 焊接学报,
2005, (12): 81-84.
|
[18] |
董志波, 魏艳红, 刘仁培, 董祖珏.
不锈钢焊接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04, (2): 9-14.
|
[19] |
吴甦, 赵海燕, 王煜, 张晓宏.
高能束焊接数值模拟中的新型热源模型
. 焊接学报,
2004, (1): 91-94.
|
[20] |
刘仁培, 董祖珏, 魏艳红.
不锈钢焊接凝固裂纹应力应变场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焊接学报,
1999, (4): 238-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