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衍华, 张丽娜, 蔡菁青, 王炜, 郭盛斌, 沈岩.
LD2铝合金与不锈钢惯性摩擦焊及高低温循环试验
. 焊接学报,
2023, 44(8): 123-128.
doi: 10.12073/j.hjxb.20221008002
|
[2] |
宋宏图.
钢轨交流闪光焊接过程过梁爆破特征分析
. 焊接学报,
2018, 39(3): 120-123.
doi: 10.12073/j.hjxb.2018380082
|
[3] |
朱志明, 范开果, 刘晗, 王永东.
残余应力对钢轨焊接接头落锤试验性能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7, 38(4): 55-58.
doi: 10.12073/j.hjxb.20170413
|
[4] |
张琪, 李力, 宋宏图, 丁韦, 王莹莹.
钢轨闪光焊接工艺与接头落锤试验分析
. 焊接学报,
2017, 38(3): 95-98.
|
[5] |
张爱华, 高佛来, 牛小革, 罗欢.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钢轨闪光对焊接头灰斑面积预测
. 焊接学报,
2016, 37(11): 11-14.
|
[6] |
吕其兵, 张曦, 骆德阳, 刘国庆.
基于闪光声音信息的钢轨焊接接头质量分析
. 焊接学报,
2016, 37(9): 105-109.
|
[7] |
薛明阳, 卫国强, 金亮, 王海燕.
不同应变速率下BGA焊球剪切断裂试验与模拟分析
. 焊接学报,
2014, 35(3): 45-48.
|
[8] |
屈岳波, 蔡志鹏, 车洪艳, 潘际銮.
正火处理对钢轨窄间隙接头硬度和组织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1, (7): 25-29.
|
[9] |
肖光春, 荆洪阳, 徐连勇, 冀晋川, 李文亮.
预应变下高强结构钢低温断裂性能
. 焊接学报,
2011, (3): 41-44.
|
[10] |
刘正文, 郑军, 季关钰, 朱志明, 潘际銮.
钢轨窄间隙弧焊焊枪自动纠偏系统
. 焊接学报,
2011, (5): 45-48.
|
[11] |
王鑫, 张福成, 吕博, 郑春雷, 张明, 王天生, 王青峰.
贝氏体钢辙叉与U71Mn钢轨的焊接
. 焊接学报,
2009, (12): 61-64.
|
[12] |
吕其兵, 谭克利, 骆德阳, 谭洪涛.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钢轨交流闪光焊接头灰斑面积预测
. 焊接学报,
2008, (2): 93-96.
|
[13] |
王学, 葛兆祥, 陈方玉, 李朝志.
低温再热器12Cr2MoWVTiB钢接头断裂失效机理
. 焊接学报,
2006, (9): 89-92,98.
|
[14] |
柳锦铭, 陈通.
海底管线用钢低温断裂韧度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06, (3): 101-104.
|
[15] |
吕其兵, 戴虹, 谭克利, 向朝.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钢轨交流闪光焊焊接接头质量预测
. 焊接学报,
2005, (5): 65-68.
|
[16] |
郭面焕, 王汝春, 王福, 张万海, 吴伟东.
重型钢轨与高锰钢辙叉的焊接Ⅲ焊接工艺
. 焊接学报,
2002, (6): 25-28.
|
[17] |
赵敏海, 郭面焕, 董卫国, 邓丙伟.
重型钢轨与高锰钢辙叉的焊接Ⅱ高碳钢焊接性的研究
. 焊接学报,
2002, (4): 9-12.
|
[18] |
郭面焕, 赵敏海, 董卫国.
重型钢轨与高锰钢辙叉的焊接Ⅰ高锰钢焊接性的研究
. 焊接学报,
2002, (3): 6-10.
|
[19] |
郭面焕, 邵德春, 董占贵, 张普庆, 谷玉忠, 王京山, 董卫国.
铁路钢轨与辙叉焊接工艺
. 焊接学报,
2000, (1): 17-20.
|
[20] |
许鸿吉, 张文忠, 王积昌, 张文钺.
高锰钢与钢轨钢二次闪光对焊接头的组织和冲击韧性
. 焊接学报,
1999, (1): 5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