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国滨, 姜梦, 陈曦, 陈奥, 雷正龙, 陈彦宾.
常压/真空环境激光焊接焊缝成形特性及残余应力与变形对比
. 焊接学报,
2022, 43(8): 34-41.
doi: 10.12073/j.hjxb.20220503002
|
[2] |
孙宏宇, 周琦, 朱军, 时孝东, 孙智鸣.
薄板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变形情况分析
. 焊接学报,
2019, 40(11): 155-160.
doi: 10.12073/j.hjxb.2019400303
|
[3] |
李兆登, 崔振东, 王维珍, 尹建华.
核级316LN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变化
. 焊接学报,
2019, 40(8): 89-95.
doi: 10.12073/j.hjxb.2019400214
|
[4] |
许海亮, 郭星晔, 雷永平, 林健, 肖荣诗.
316不锈钢超薄板脉冲激光焊残余应力及变形
. 焊接学报,
2019, 40(8): 50-54.
doi: 10.12073/j.hjxb.2019400208
|
[5] |
韩涛, 谷世伟, 徐良, 张洪杰, 欧阳凯.
K-TIG焊接接头的应力与变形
. 焊接学报,
2019, 40(11): 125-132.
doi: 10.12073/j.hjxb.2019400299
|
[6] |
万晋, 李佳, 林少雄.
球罐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分析
. 焊接学报,
2016, 37(4): 89-94.
|
[7] |
程广福, 魏松, 文道维, 李正.
混流式转轮焊接残余应力测试新装置与新方法
. 焊接学报,
2013, (8): 67-70.
|
[8] |
王艳飞, 耿鲁阳, 巩建鸣, 蒋文春.
翻转次数对20MnMoNb特厚管板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影响的数值分析
. 焊接学报,
2012, (10): 13-16,24.
|
[9] |
肖晓明, 彭云, 张建勋, 裴怡, 田志凌.
拘束控制铝合金焊接面外变形行为分析
. 焊接学报,
2011, (5): 33-36.
|
[10] |
李良碧, 万正权, 潘广善, 王自力.
不同内压对锥柱耐压壳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1, (10): 29-32.
|
[11] |
张学秋, 杨建国, 刘雪松, 陈绪辉, 方洪渊, 曲伸.
焊接顺序对整体叶盘圆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 焊接学报,
2010, (3): 57-60.
|
[12] |
张亦良, 刘金艳, 赵尔冰, 徐学东, 程红伟.
灭菌器组合工艺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与评价
. 焊接学报,
2009, (10): 97-101.
|
[13] |
潘华, 方洪渊.
局部加载拉应力对平板焊接残余应力场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08, (8): 101-104.
|
[14] |
李军, 杨建国, 翁路露, 方洪渊.
用旋转挤压方法控制薄板的焊接变形
. 焊接学报,
2008, (11): 25-28.
|
[15] |
许威, 刘雪松, 方洪渊, 徐文立, 杨建国.
基于电磁力随焊控制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可行性分析
. 焊接学报,
2008, (8): 65-68.
|
[16] |
姬书得, 张利国, 方洪渊, 刘雪松.
局部锤击法对水轮机转轮焊接残余应力场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07, (1): 81-84.
|
[17] |
周建新, 徐宏, 王俊胜, 李栋才, 张莉, 刘阿龙.
薄板焊接残余应力尺寸效应
. 焊接学报,
2006, (3): 96-100.
|
[18] |
徐济进, 陈立功, 倪纯珍.
厚板角接多道焊的温度、变形及残余应力分析
. 焊接学报,
2006, (5): 97-100.
|
[19] |
汪建华, 陆皓.
焊接残余应力形成机制与消除原理若干问题的讨论
. 焊接学报,
2002, (3): 75-79.
|
[20] |
王维容.
关于焊接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研究
. 焊接学报,
1989, (3): 181-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