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章钦, 胡建华, 杨正, 黄尚宇.
铜/铝磁脉冲半固态辅助钎焊界面扩散过程
. 焊接学报,
2023, 44(4): 120-128.
doi: 10.12073/j.hjxb.20211221001
|
[2] |
朱强, 周佳顶, 赵天眸, 叶茂成, 王泽宇, 雷玉成.
垂直取向石墨烯包覆泡沫镍复合中间层钎焊C/C复合材料与Nb的工艺及性能
. 焊接学报,
2022, 43(12): 79-83.
doi: 10.12073/j.hjxb.20211214001
|
[3] |
杨景卫1,曹彪2,柳健2,卢清华1.
压力对纯铜超声焊接界面行为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8, 39(2): -.
doi: 10.12073/j.hjxb.2018390040
|
[4] |
刘平1,顾小龙1,贺艳明1,2,石磊1,杨建国2.
采用金箔钎焊连接石墨与Hastelloy N合金
. 焊接学报,
2018, 39(9): 109-112.
doi: 10.12073/j.hjxb.2018390234
|
[5] |
龙伟民, 董博文, 张青科, 何鹏, 薛鹏.
基于银合金先导润湿的铜磷钎料钎焊钢分析
. 焊接学报,
2017, 38(1): 1-4.
doi: 10.12073/j.hjxb.20170101
|
[6] |
杨蒙瑶, 陈焕文, 郭建军, 曹广忠, 毛斐.
石墨/镍基金属钎涂层界面结构分析及性能
. 焊接学报,
2017, 38(2): 120-124.
|
[7] |
李敬勇, 倪梁华, 金鑫.
TC4/T2连续驱动摩擦焊工艺及接头组织与性能
. 焊接学报,
2016, 37(9): 115-118.
|
[8] |
李志强, 薛松柏, 丁庆军, 赵淳生, 尹育聪.
超声电机压电陶瓷和铜定子弹性体钎焊工艺
. 焊接学报,
2015, 36(9): 13-16.
|
[9] |
姚磊, 沈以赴, 李博, 胡伟叶.
Cu/Ti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组织与性能
. 焊接学报,
2014, 35(2): 109-112.
|
[10] |
朱艳, 王永东, 赵霞.
石墨与铜真空钎焊接头的组织与强度
. 焊接学报,
2011, (6): 81-84.
|
[11] |
洪丽玲, 辛选荣, 张珂珂, 刘汀, 王文炎.
铜铝接头压接-扩散复合连接工艺及试验
. 焊接学报,
2009, (1): 85-88.
|
[12] |
李飞宾, 吴爱萍, 邹贵生, 任家烈.
高纯氧化铝陶瓷与无氧铜的钎焊
. 焊接学报,
2008, (3): 53-56.
|
[13] |
吕世雄, 杨士勤, 王海涛, 薛承博.
堆焊铜合金/35CrMnSiA接头的界面结构特征
. 焊接学报,
2007, (2): 63-66.
|
[14] |
赵文庆, 吴爱萍, 邹贵生, 刘根茂.
高纯氧化铝与金属钛的钎焊
. 焊接学报,
2006, (5): 85-88.
|
[15] |
徐庆元, 李宁, 熊国刚, 张伟, 赵伟.
钎焊工艺对钛钎焊石墨与TZM合金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06, (7): 37-40.
|
[16] |
吕宏, 康志君, 楚建新, 张小勇, 王林山.
铜基钎料钎焊SiC/Nb的接头组织及强度
. 焊接学报,
2005, (1): 29-31.
|
[17] |
刘仕福, 沈以赴, 王少刚.
石墨表面钛金属化微观组织分析
. 焊接学报,
2005, (12): 89-92.
|
[18] |
丁文锋, 徐九华, 卢金斌, 傅玉灿, XIAOBing, XUHong-jnn.
高温钎焊立方氮化硼界面微结构
. 焊接学报,
2004, (5): 29-32.
|
[19] |
高峰, SekulicDP, 钱乙余.
钎焊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 焊接学报,
2003, (4): 92-96.
|
[20] |
翟宗仁, 郑立刚.
铜基钎料高温钎焊不锈钢晶间贯穿机理的研究
. 焊接学报,
1988, (1):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