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卜凡辉, 徐连勇, 韩永典, 赵雷.
补焊长度对P92补焊残余应力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9, 40(9): 19-24.
doi: 10.12073/j.hjxb.2019400229
|
[2] |
张传臣,张田仓,刘颖.
TA15线性摩擦焊接头高周疲劳性能分析
. 焊接学报,
2018, 39(5): 105-108.
doi: 10.12073/j.hjxb.2018390133
|
[3] |
周政1,王国庆2,宋建岭3,赵红星1,杨春利1.
2219铝合金不同气氛下TIG焊焊接接头组织性能
. 焊接学报,
2018, 39(7): 47-50.
doi: 10.12073/j.hjxb.2018390173
|
[4] |
张兆栋, 杨俊慧, 宋刚, 王吉宁.
铸造镁合金A-TIG补焊工艺分析
. 焊接学报,
2017, 38(3): 87-90.
|
[5] |
刘坤, 李亚江, 王娟, 兰亚洲.
填丝TIG焊TA15钛合金与18-8钢接头的微观组织
. 焊接学报,
2017, 38(2): 57-60.
|
[6] |
柏久阳, 范成磊, 杨雨晨, 徐艳利, 李瑞, 林三宝, 王计辉.
2219铝合金TIG填丝堆焊成形薄壁试样组织特征
. 焊接学报,
2016, 37(6): 124-128.
|
[7] |
侯慧鹏, 田象军, 刘栋, 王华明.
氩弧焊修复激光成形TC11钛合金组织及高周疲劳性能
. 焊接学报,
2016, 37(8): 9-12.
|
[8] |
路浩.
铝合金厚板CMT补焊工艺试验
. 焊接学报,
2015, 36(5): 81-84.
|
[9] |
闫忠杰, 陈书翔, 尚哲, 刘雪松, 方洪渊.
A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的补焊性能分析
. 焊接学报,
2014, 35(5): 51-54.
|
[10] |
梁志敏, 李亚博, 赵双双, 汪殿龙, 路浩.
7N01铝合金脉冲MIG焊与直流CMT焊多次补焊试验
. 焊接学报,
2014, 35(9): 27-31.
|
[11] |
宋奎晶, 魏艳红, 马瑞, 董志波, 郑文健.
TA15钛合金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演变的数值模拟
. 焊接学报,
2014, 35(2): 28-32.
|
[12] |
王娟, 郑德双, 李亚江.
Mo-Cu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的组织性能
. 焊接学报,
2013, (1): 13-16.
|
[13] |
杜博睿, 田象军, 王华明.
激光快速成形TA15钛合金氩弧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
. 焊接学报,
2013, (11): 65-68.
|
[14] |
刘畅, 潘清林, 梁文杰.
含钪Al-Cu-Li合金氩弧焊接头组织与性能
. 焊接学报,
2012, (1): 73-76.
|
[15] |
王廷, 张秉刚, 陈国庆, 冯吉才.
TA15钛合金与304不锈钢的电子束焊接
. 焊接学报,
2010, (5): 53-56.
|
[16] |
汤小红, 庞涛.
Al-Mg-Si6082合金氩弧焊焊接接头的气孔与合金元素烧损
. 焊接学报,
2010, (4): 21-24.
|
[17] |
刘会杰, 张会杰, 黄永宪, 郭永良.
搅拌摩擦焊接缺陷的补焊方法
. 焊接学报,
2009, (1): 1-4.
|
[18] |
王清, 徐然, 孙东立.
氢处理对TA15钛合金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08, (10): 17-20.
|
[19] |
王利发, 刘建中, 胡本润.
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 焊接学报,
2007, (1): 97-100.
|
[20] |
刘秀忠, 赵东建, 张炯法, 朱兴海.
过共晶ZA合金TIG焊接熔合区成分及微观组织特征
. 焊接学报,
2001, (3): 4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