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欣堂, 朱莉, 张海波.
多层多道焊接结构光中心线提取
. 焊接学报,
2016, 37(7): 105-108,118.
|
[2] |
迟大钊, 刚铁, 赵立彬.
线聚焦超声波法焊接缺陷识别
. 焊接学报,
2015, 36(5): 29-32.
|
[3] |
林乃昌, 杨晓翔, 林文剑, 朱志彬.
基于抛物线拟合的TOFD图像缺陷检测
. 焊接学报,
2014, 35(6): 105-108.
|
[4] |
薛钢, 王涛, 方洪渊.
异质接头应力集中系数与坡口角度和材料差异度的关系方程
. 焊接学报,
2014, 35(8): 95-98.
|
[5] |
陈楠楠, 凤仪, 陈杰, 李斌, 陈凡燕.
泡沫铝接触反应钎焊工艺及性能
. 焊接学报,
2013, (4): 77-80.
|
[6] |
张洪涛, 刘多, 冯吉才, 胡乐亮.
铝/铜高频感应接触反应钎焊
. 焊接学报,
2012, (3): 89-92.
|
[7] |
苗新刚, 汪苏, 李晓辉.
大构件相贯线焊缝轨迹拟合方法
. 焊接学报,
2011, (1): 89-92.
|
[8] |
张勇, 马铁军, 贺有旭, 杨思乾.
单相交流点焊电源功率因数的精确计算方法
. 焊接学报,
2010, (3): 85-88.
|
[9] |
陈明, 马跃洲, 陈光.
X射线线阵实时成像焊缝缺陷检测方法
. 焊接学报,
2007, (6): 81-84.
|
[10] |
刘超英, 黄石生.
自动埋弧焊接过程的电弧控制方程与热学分析
. 焊接学报,
2007, (11): 22-24.
|
[11] |
刘立君, 戴鸿滨, 高洪明, 吴林.
焊缝辨识六维接触力阈值标定技术
. 焊接学报,
2007, (12): 65-68.
|
[12] |
闫焉服, 纪莲清, 张柯柯, 闫红星, 冯丽芳.
SnCu钎焊接头稳态蠕变本构方程建立
. 焊接学报,
2007, (9): 75-79.
|
[13] |
梁彩平, 李永兵, 林忠钦, 陈关龙.
管板单边电阻点焊过程预压接触分析
. 焊接学报,
2006, (7): 29-33.
|
[14] |
邬华芝, 郭海丁, 高德平, 许开旺.
TC11钛合金焊接疲劳损伤分行演化方程建立
. 焊接学报,
2005, (12): 93-95,107.
|
[15] |
闫焉服, 刘建萍, 史耀武, 荣莉.
63Sn37Pb钎焊接头稳态蠕变本构方程的建立
. 焊接学报,
2005, (4): 29-32,36.
|
[16] |
刘雪梅, 张彦华.
摩擦堆焊过程接触熔化物理模型与分析
. 焊接学报,
2005, (6): 45-49.
|
[17] |
孙立新, 戴士杰, 李慨, 韩炜, 蔡鹤皋.
基于线结构光多道焊跟踪系统图像处理
. 焊接学报,
2002, (3): 53-55,70.
|
[18] |
王大勇, 冯吉才.
杨氏方程的能量求解法及润湿角计算模型
. 焊接学报,
2002, (6): 59-61.
|
[19] |
杜随更, 刘小文, 吴诗惇, 李晓霞.
准稳定摩擦阶段焊合区金属的塑性流动方程
. 焊接学报,
1999, (4): 219-224.
|
[20] |
贾安东, 张纪绚, 陈棣华.
几种钢焊接接头低周腐蚀疲劳da/dN方程
. 焊接学报,
1995, (1): 4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