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毛晓东, 谷宁杰, 宋小雨, 任思蒙, 路丽英, 李虎田.
焊丝成分对5E61铝合金TIG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22, 43(4): 86-93.
doi: 10.12073/j.hjxb.20211024001
|
[2] |
李继超, 戴鸿滨.
Ar-Ar变动送气条件下5A03铝合金TIG焊焊缝组织和性能
. 焊接学报,
2021, 42(10): 67-72.
doi: 10.12073/j.hjxb.20201123003
|
[3] |
王虎, 靳立坤, 彭云.
新型Al-Mg-Mn-Er合金TIG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 焊接学报,
2020, 41(3): 74-79.
doi: 10.12073/j.hjxb.20190924002
|
[4] |
柏久阳, 范成磊, 杨雨晨, 徐艳利, 李瑞, 林三宝, 王计辉.
2219铝合金TIG填丝堆焊成形薄壁试样组织特征
. 焊接学报,
2016, 37(6): 124-128.
|
[5] |
刘瑞瑞, 赵志龙, 艾昌辉, 李景伟, 刘林.
镍基高温合金K4169熔敷金属间化合物CrFeNb熔合区微观组织结构
. 焊接学报,
2015, 36(2): 71-74.
|
[6] |
孙乎浩, 薛松柏, 冯晓梅, 林中强, 李阳.
舰船用6082铝合金TIG焊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 焊接学报,
2014, 35(2): 91-94.
|
[7] |
田齐, 赵志龙, 艾昌辉, 任海果, 李景伟, 刘林.
镍铁基高温合金熔敷Co3FeNb2金属间化合物熔合区组织结构分析
. 焊接学报,
2014, 35(4): 99-102.
|
[8] |
王娟, 郑德双, 李亚江.
Mo-Cu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的组织性能
. 焊接学报,
2013, (1): 13-16.
|
[9] |
雷玉成, 赵凯, 黄巍, 梁申勇.
La2O3对MGH956合金TIG焊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3, (10): 1-4.
|
[10] |
张建勋, 董丽娜, 张林杰, 王伊卿.
钛合金TIG焊接头晶粒尺寸非线性梯度特征
. 焊接学报,
2012, (12): 1-4.
|
[11] |
何龙标, 李路明, 吴敏生.
电弧超声的传播特征及其对熔合区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0, (8): 5-8.
|
[12] |
刘秀忠, 李士同, 陈立博.
Sn在ZA合金钎焊界面区的分布及其扩散机制
. 焊接学报,
2007, (12): 51-55.
|
[13] |
杜鑫, 刘黎明, 宋刚, 王敏, 杨磊.
TA15钛合金接头补焊组织特征分析
. 焊接学报,
2005, (2): 45-48.
|
[14] |
刘秀忠, 杨德新, 邹增大, 戴家辉.
高强度ZA合金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及性能
. 焊接学报,
2004, (6): 59-61,65.
|
[15] |
赵秀娟, 杨德新, 田头孝介, 高泽幸治.
YG30硬质合金与45钢TIG焊接头组织中η相
. 焊接学报,
2003, (3): 35-38.
|
[16] |
谭伟, 韩文政, 徐滨士, 陈超, 张彦华.
C-Mn-Ti-B超高强度钢焊接熔合区的形成过程及其组织转变
. 焊接学报,
2003, (3): 39-43,47.
|
[17] |
刘秀忠, 杜红燕, 刘丽.
新型模具ZA合金TIG焊缝显微组织及相结构分析
. 焊接学报,
2002, (2): 59-62.
|
[18] |
王昱成, 于捷, 李彦, 李卫东, 王建光.
异种钢熔合区马氏体相变过程及组织
. 焊接学报,
1999, (3): 147-152.
|
[19] |
邹增大, 李亚江.
HQ130高强钢焊接熔合区的精细组织特征
. 焊接学报,
1999, (3): 181-187.
|
[20] |
王春生, 赵力东, 殷世强, 信英华.
2091Al-Li合金TIG焊焊接接头组织与强度
. 焊接学报,
1998, (3): 2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