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鲍亮亮, 潘春宇, 刘福建, 张新明, 韩涛.
低合金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热模拟热影响区组织与冲击韧性
. 焊接学报,
2022, 43(5): 90-97.
doi: 10.12073/j.hjxb.20210817001
|
[2] |
王磊磊1,薛家祥1,周漪清1,蒋晓明2.
焊接速度对铝合金双脉冲GMAW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7, 38(7): 115-118.
doi: 10.12073/j.hjxb.20150722003
|
[3] |
肖晓明, 彭云, 马成勇, 田志凌.
保护气体对440MPa HSLA钢GMAW焊缝组织及韧性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3, (7): 101-104.
|
[4] |
迟露鑫, 麻永林, 邢淑清, 赵勇桃, 陈芙蓉, 陈重毅.
核电SA508-3钢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分析
. 焊接学报,
2011, (5): 61-64.
|
[5] |
陈延清, 杜则裕, 许良红.
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分析
. 焊接学报,
2010, (5): 101-104.
|
[6] |
王宝森, 马朝晖, 朱双春, 许轲.
铁路货车用TCS345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韧性分析
. 焊接学报,
2009, (12): 97-100.
|
[7] |
张丽红, 陈芙蓉.
07MnNiCrMoVDR低温钢的焊接及其低温冲击韧性分析
. 焊接学报,
2008, (6): 68-72.
|
[8] |
贾坤宁, 赵洪运, 高彩茹, 王国栋.
微钙钢焊后显微组织中的粒状贝氏体对韧性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07, (2): 95-98.
|
[9] |
李为卫, 刘亚旭, 高惠临, 赵新伟, 冯耀荣, 吉玲康.
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分析
. 焊接学报,
2006, (2): 43-46.
|
[10] |
柴锋, 杨才福, 张永权, 苏航, 徐洲.
含铜时效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与韧性分析
. 焊接学报,
2006, (6): 56-60.
|
[11] |
徐学利, 辛希贤, 石凯, 周勇.
焊接热循环对X80管线钢粗晶区韧性和组织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05, (8): 69-72.
|
[12] |
尹桂全, 查显著, 陆佰忠.
STE355钢焊后显微组织中的粒贝及其对韧性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03, (2): 55-58.
|
[13] |
陈茂爱, 武传松, 王建国, 唐逸民, 楼松年.
含Ti微合金钢中的第二相粒子对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组织及韧性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02, (3): 37-40.
|
[14] |
张显辉, 焦伟, 谭长瑛.
20MnNiMo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韧性及其氢致裂纹特征
. 焊接学报,
2000, (1): 9-12.
|
[15] |
尹桂全, 黄龙旺.
微Ti钢焊接热循环过程中的第二相粒子
. 焊接学报,
2000, (4): 50-53.
|
[16] |
邹增大, 李亚江.
HQ130高强钢焊接熔合区的精细组织特征
. 焊接学报,
1999, (3): 181-187.
|
[17] |
许鸿吉, 张文忠, 王积昌, 张文钺.
高锰钢与钢轨钢二次闪光对焊接头的组织和冲击韧性
. 焊接学报,
1999, (1): 50-56.
|
[18] |
李德元, 邵成吉, 周振丰, 孙大谦.
奥-贝球铁焊缝金属的连续冷却转变图及其组织分析
. 焊接学报,
1998, (3): 33-39.
|
[19] |
阎澄, 陈剑虹, 罗永春.
低合金高强钢多层焊缝薄弱环节的组织及韧性
. 焊接学报,
1992, (1): 21-25.
|
[20] |
熊家林, 兰强, 汪爱群.
热应变对WT-62CF钢焊接粗晶区常温断裂韧性的影响
. 焊接学报,
1989, (1): 5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