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树强, 周游, 陈昊雷, 陈钊, 韩彦林.
基于激光视觉的钢结构焊缝图像处理系统
. 焊接学报,
2022, 43(2): 101-105, 112.
doi: 10.12073/j.hjxb.20210603001
|
[2] |
陈海永,任亚非,王亚男,曹军旗.
基于视觉注意的V形焊接区域清晰图像获取
. 焊接学报,
2018, 39(9): 19-24,35.
doi: 10.12073/j.hjxb.2018390217
|
[3] |
金泽石1,张承浩1,李海超1,王子阳2.
全自动管板焊接视觉传感图像处理
. 焊接学报,
2017, 38(10): 117-120.
doi: 10.12073/j.hjxb.20151210005
|
[4] |
龚利华, 张欢, 程东亮.
焊接工艺及焊后固溶处理对双相不锈钢钝化膜稳定性的影响
. 焊接学报,
2013, (10): 109-112.
|
[5] |
邓勇军, 陈华斌, 林涛, 陈善本.
基于OpenCV的移动焊接机器人视觉系统自主标定方法
. 焊接学报,
2012, (7): 45-48.
|
[6] |
刘苏宜, 李冰, 张华, 贾剑平.
激光视觉水下焊缝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
. 焊接学报,
2011, (9): 45-48.
|
[7] |
郑军, 潘际銮.
基于被动视觉的焊接过程多信息检测系统
. 焊接学报,
2010, (11): 49-52.
|
[8] |
陈志翔, 张军, 宋永伦, 丁永忠.
焊接过程高速图像和工艺参数的同步记录与分析
. 焊接学报,
2010, (3): 69-72,76.
|
[9] |
吴鑫, 齐铂金.
弧焊机器人结构光视觉检测的图像处理
. 焊接学报,
2010, (7): 67-70.
|
[10] |
刘极峰, 肖增文, 邹景超, 杨小兰.
塞拉门焊缝视觉跟踪图像处理技术
. 焊接学报,
2008, (5): 61-60.
|
[11] |
郑相锋, 王庆, 牛晓光.
灰度形态学提取焊接熔池图像边缘技术
. 焊接学报,
2007, (1): 105-108.
|
[12] |
张丽玲, 薛家祥, 王振民.
基于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的TIG焊接过程正面熔宽控制
. 焊接学报,
2007, (2): 51-54.
|
[13] |
赵相宾, 李亮玉, 夏长亮, 符灵建.
激光视觉焊缝跟踪系统图像处理
. 焊接学报,
2006, (12): 42-44,48.
|
[14] |
薛家祥, 张丽玲, 刘晓.
TIG焊视觉图像的二值形态学分析
. 焊接学报,
2005, (6): 25-27,34.
|
[15] |
李明利, 刘占民.
焊接坡口激光检测图像处理及跟踪信息的提取
. 焊接学报,
2005, (5): 31-35.
|
[16] |
周正干, 滕升华, 江巍, 李和平.
焊缝X射线检测及其结果的评判方法综述
. 焊接学报,
2002, (3): 85-88.
|
[17] |
吴林, 戴明, 李岩.
铝合金焊缝图像的焊接区域提取与缺陷尺寸形状保真
. 焊接学报,
2001, (2): 1-4.
|
[18] |
陈念, 孙振国, 陈强.
基于视觉图像传感的精密脉冲TIG焊焊缝跟踪
. 焊接学报,
2001, (4): 17-20.
|
[19] |
许志祥, 黄思军, 卢宏, 孙秋冬.
X射线焊缝图象计算机质量检测
. 焊接学报,
1992, (1): 1-6.
|
[20] |
汪建华, 陈楚.
不同接头形状下的焊接传热计算机系统
. 焊接学报,
1990, (1): 57-64.
|